首页 > 历史小说 >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最新章节列表

第138章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武阶……: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正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以及殿侍以下无品、不系磨勘之杂阶。[21]

梅原郁给的范围更小一些,没有提无品与杂阶。他认为宋代的武阶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三班使臣(小使臣、大使臣)、诸司副使、诸司使、遥郡、正任等范畴[22],比《文武之间》增加了遥郡与正任。

《文武之间》与《宋史·职官志》代表了最小的武阶范围;梅原郁增加了遥郡和正任;龚延明又增加无品和杂阶等;政和二年《改武选官名诏》则最多。我们先置争议较多的政和二年诏不论,本书作者、梅原郁、龚延明三人的主要分歧在于如何去取遥郡和正任、无品和杂阶。对于遥郡和正任,《文武之间》这样解释:

遥郡和正任是武选官和军职共有的阶秩标志符号。遥郡是武选官和军职共有的加官,正任则是高于武选官和一般军职的,独立的阶秩序列。[23]

正任这一独立品位序列的存在,使武选官与军职最终“殊途同归“,共同构成与文官并存的“武官群体“;同时让武选官和军职的差异表现为一种“出身“差异。[24]

这里需指出两点。首先,这段文字仍未解释遥郡和正任不计入“武阶“范围的理由。“武阶“范围究竟包括哪些?如何处理不同史料记载的差异?的确是需要学者们进一步追问的。其次,自上梳理至此可知,在作者看来,虽然“武阶“只是武选官的身份标志,但遥郡和正任作为整个武官群体的官阶标志是没有疑问的。所以她与梅原郁对“武官“范围的认定没有太大分别。

那么无品和杂阶是否该归入“武阶“呢?除了龚延明之外,王曾瑜也倾向于将它们纳入。他说:“宋朝文官都是九品以上,而武官另有无品,又在九品之下,并且随着年代往后,无品武官的级别越来越多。“[25]亦即,殿侍、大将、军将等阶名被接受为武阶序列或许经历了一个过程,北宋前期还不明显。而《文武之间》虽以“北宋“为名,但相对侧重北宋前期。或许这是产生分歧的原因。

总之,目前要明确界定宋代武阶的范围仍有困难。将两宋划分时段讨论或许是一个办法,抑或我们使用狭义的武阶、广义的武阶来分类。这有待后来的研究者探索。

作者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是为提出宋代官僚“三途分立“的判断而服务的。“三途分立“说又涉及了武选官与文官的关系、武选官与军职的关系。前一对关系,相对容易厘清。作者指出,武选官与文官之间有狭窄的文武换官的通道,但是军职只和武选官之间有“换前班“制度,与文官无法互换,故宋代的文武分途其实是“文官—武选官—军职“三途分立[26]。

而武选官与军职的关系则复杂很多。作者认为军职“主要是指禁军统兵之官“[27]。本文将“武选官“与军职的关系概括为“合而不融“[28],解释道:

武选官与军职的差别:一、军职隶军籍,武选官不隶;二、武选官以武阶标志品位,军职则是品位、职位合一,且不用武阶标志品位;三、武选官迁补由三班院、审官西院负责,军职的迁补则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三衙具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