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最新章节列表

第83章节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当把力量花在不能取胜的次要战区时,战区层次上的所失转化为大战略层次上的所得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这过程中的所失不是过多的兵力损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与盟国双方的情况都是如此,就像在以往任何战争中一样。但是,这种现象在德日两国比在盟国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双方在大战略层次上的处境有着根本的不同。

纵横向的胜败

由于盟国在战争资源方面占有巨大优势,因此,任何能削弱德国和日本军事实力的军事交战,即使给盟国自己也造成了明显的损失,对盟国也是有利的,只要这些损失的比率不超过对盟国有利的总的实力比率,或者说得再准确一点,只要这些损失不会缩小轴心国与盟国之间力量增长速度的差距。例如,在一个时期内,德国每个月生产500架战斗机,而英美每个月生产的战斗机架数是这个数目的三倍。如果不考虑两方飞行员被救援归队人员的不对等情况,即使每击落两架德国战斗机,盟军飞行要损失3架,对盟军也是有利的,积累下去的最终结果是获得胜利。此外,对盟国来说,这种消耗战在哪里打都是有利的,因为消耗是不分主次战场的。不过盟军不宜从主场上分散精力。由于消耗的不断积累无论如何都会起作用,这样做虽不会影响最终的胜利,但它却会减慢盟国胜利的步伐,原因很简单:在次要战场上无法与最大数量的敌军交战。再者,只有在最重要的战区,即轴心国的本土地区,盟国才能用轰炸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办法,运用纵向领域内的军事实力,达到在横向领域内加紧削弱德、日的目的。

德国和日本的处境则迥然不同。只有当军事上的胜利,即在纵向领域里的成功对横向领域也发生作用时,才能有助于他们打赢战争。盟军作战失利——这在战争中曾一再发生——还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因为它不影响横向领域里盟军的核心力量,即联盟本身。相反,有了联盟本身,盟军可以获得优势的联合力量,不断为作战部队培训战斗人员,提供武器装备。 [ 注:在理论上讲,轴心国单凭作战胜利是可以打赢战争的,但是只有当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给盟国造成越来越多的损失,以至达到严重影响盟国部署新部队的程度时,才能赢得战争。在1943年底或1944年初以前,英国和苏联都没有达到它们的最大兵力提供能力,而美国从来没有达到它的极限。当然,到1943年,轴心国打胜仗和给盟国造成损失的能力已经在急剧下降了。 ] 换句话说,只有军事胜利可以代替政治谋略——主要是瓦解敌人用外交手段所达成的同盟时,轴心国才能从军事胜利中真正获得好处。而这一点曾确实发生过。德国完全击败了波兰、比利时、法国,迫使它们同时退出战争,因而在横向领域内改变了整个形势。但在北非,德国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通过纵向领域的成功获得横向领域的好处。在北非,既没有那么些国家被德军所压倒,也没有有价值的战争资源。

因此,德国陆军司令部一开始就反对隆美尔在埃及的冒险是十分正确的。即使希特勒予以批驳,他也仅给了隆美尔很有限的兵力。因为他欣赏隆美尔的战绩主要是出于宣传价值:特别与俄国战线的德军相比。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沙漠骁将为德国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样板。当时在俄国,德军虽已取得很大成功,但已显示出不祥之兆。 [ 注:许多历史学家批评希特勒拒绝在1942年夏给隆美尔派出援军,指出只是当隆美尔在阿莱曼失败之后才给他送去大量德军。但到那时,德国人的目的已不再是征服埃及、而是阻止突尼斯的陷落,以保持意大利在战争中仍能作为自己的盟友。突尼斯已是轴心国手中的西西里对面的最后一块北非领土了。与征服埃及不同,这是大战略层次上的一个重要目标。 ] 而向埃及进军并不能达到什么重要目的,它不能使德国在北非吸引大量的英国军队,因为英军在1941年或1942年根本没有主次战场之分,德军则在隆美尔到达的黎波里后就很快有了主次战场之分了。

只有在东线,德国才可能在大战略方面取得确定的成果。德国人通过打击苏联,至少会有取胜的机会,因为在那个战区,纵向胜利可以产生横向后果:对苏联人口和资源的掠夺即可削弱苏联同时又可增加德国的实力,仿佛利用外交手段拉走敌人的一个盟友一样。德国可以把苏联的人口和资源都用于德国的战争事业。彻底征服苏联当然会消除希特勒最大的政治谋略失误所造成的恶果,从而使德国能够对付因美国参战与英国并肩作战所表明的新的政治谋略失误。上述例子表明,纵向领域的成功可在大战略的层次上发挥主导的作用。

德国至少在北非这个次要战场上只投入很少的兵力,而日本帝国在横向领域里,是错上加错了——从广义上讲也是一个情报失误——因为日本人把它的军事力量大量分散在各个次要战场上了。袭击珍珠港以后,日本人曾继续占领马来亚、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他们认识到通过纵向领域内的努力去达成横向领域内的效果。尽管上述国家中没有敌对的盟国需要打击或瓦解,但占领这些地区可在重要的资源方面获得相应的补偿,如马来亚的橡胶和锡、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至于占领菲律宾事实上只动用少量部队就告得手,那样做是有道理的,主要因为菲律宾可作为重型轰炸机基地用来攻击日本,而美国当时也确实有此打算。然而,另一方面,日本人随后又入侵缅甸,派舰队突进到印度洋,进犯南太平洋,特别是企图征服新几内亚。最重要的是,日本人继续在中国进行战争。所有这些行动都使日本人偏离了从理论上说日本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唯一战场:合众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