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刘备:“常败”的英雄最新章节列表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这年二月,桃花水汛将临之际,刘备在秭归犒赏三军,并且下达了大举进攻孙吴的命令。他此时的部署,是水路三军齐头并进,向敌境纵深地带发起强攻的阵势:居中为水军战船,同时载运军事辎重,由主将吴班、陈式统领;北岸的各路步军,由将军黄权统领,任务一是防备北方曹军的南下偷袭,二是扫荡长江北岸,保护主力的侧翼。至于刘备自己,则和南岸的步兵战略机动部队一起进发。

对于刘备这种两岸步兵深入敌境沿岸推进的行动,后世论者大多加以批评,认为完全是轻敌冒进的战略。但是,只要对秭归至夷道这三百里左右的沿江地理状况加以实地考察,就会觉得上述说法属于纸上谈兵,站不住脚。按照这些论者的说法,刘备应当全军上船扬帆东下,乘舟径前,才算不轻敌冒进。他们哪里知道,西陵峡中江水湍急,猛浪若奔,一旦解缆放舟,不出峡口是难以止息的。五万人马,数千艘战船,一齐出发则难以保持完整的队形,分批出发又削弱了攻击力量,你说如何是好?就算数千艘战船在惊涛骇浪之中还能保持完整队形并统一指挥,须知船队一离开秭归,不出西陵峡是无法停靠的,而西陵峡口的夷陵要塞,数万吴军主力正在那里严阵以待。如果你在夷陵城下停泊,对方以逸待劳,居高临下,正是求之不得。如果你舍夷陵而停靠其下游,立刻又处于夷陵、夷道两处重镇的前后夹击之中。显而易见,这才确确实实是轻敌冒进孤注一掷之举。

反观刘备的行动方案,却是一种谨慎持重的战法,甚至谨慎持重得有些过分。他让步兵部队沿着长江两岸的山地进军,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可以避开敌军主力的锋芒,因为敌军主力精心营建的要塞夷陵,是在峡口的北岸,刘备所在的步兵战略机动力量,从南岸绕过夷陵,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从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一样,你的要塞防守再坚固,也是鞭长莫及。其次,陆地行军,可进则进,可止则止,完全能够作到随机而定。由于武陵一带的少数族在南侧掩护,北侧又是大江,所以担任主帅的刘备随同南岸步兵行动,可以保障绝对安全无虞。第三,由于大批步兵的离船上岸,船只载重大为减轻,较易停泊,所以水陆之间配合更为理想。第四,水战是敌方所长,在双方主力接触之前舍舟就陆,水陆并进,正是避长就短。第五,敌方的注意力集中在江面上,而今从江岸上和水面上一齐深入敌境,将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第六,沿岸行军,万一失利易于撤退,如果放舟江峡,前进时倒痛快无比,要想后退就困难了。当然,沿岸进军也有一大缺点,即是行进艰难费力。但是,秭归以下的长江南岸山地,其陡峻程度比北岸山地要小得多,而且山间常有小片谷地,可供休整安营。总而言之,刘备从秭归发起总攻时采用的水陆呼应三路前进的部署,自有深远之考虑,决非所谓的“轻敌冒进”。如果因其后来受到火攻,而否定其战斗方案,难道乘舟径前就绝对不会挨火烧了么?须知火烧曹操战船于赤壁,这一“杰作”的创造者正是孙吴的将士而非他人!

二月底,刘备大军突出峡口,居中的水军,充当进攻敌方夷陵要塞的主力,相当顺利地攻占了在峡口的夷陵城池。但是,当蜀军继续沿长江向前推进时,却遭到吴军接连不断的猛烈抗击。为了保护后方的峡口通道,蜀军被迫在沿江一线,修建了连片的军事营寨,并留下相当的兵力进行守卫,形成所谓“连营七百里”的不利形势。进入夏季,蜀军终于推进到峡口以东的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区)。这猇亭位于长江北岸,夷陵和夷道之间,上距夷陵七十里左右,下距夷道约三十里。此时,刘备本应集中全力,尽快攻克长江南岸防守敌军不足万人的夷道城,然后以此为凭借,相机渡江进攻北岸的吴军主力。可惜他只派了一支偏师去围攻夷道,却将亲自率领步兵主力过早渡过大江,去和北岸的敌军主力对战。这样一来,南岸既未得到可靠的根据地,又使兵力分散两处,实在是一步败着。刘备驰骋疆场数十年,何以会走出这一步臭棋呢?究其原因,乃是对夷道城的吴军守将孙桓过于轻视。这孙桓字叔武,乃吴主孙权的侄儿,年方二十五岁。当初刘备娶了孙夫人后伉俪同回江东,曾经见过孙桓。那时,刘备早已经闻名天下,而孙桓不过是十三岁的顽皮少年。所以刘备一听夷道守将是孙桓,就觉得派偏师取之也指日可下。不料孙桓并非不经事的纨绔子弟,而是一员得军心、尽职守的骁将,蜀军偏师根本把他降伏不住。如果说刘备有轻敌之心,其初始表露即在此时。

吴军主将陆逊,字伯言,乃扬州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氏。其人外表看来如一介文雅书生,其实胸中富于韬略,智计无穷,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孙吴最杰出的将领。吕蒙偷袭荆州,陆逊是吕蒙的副手,多有建树。孙吴得荆州后,陆逊以镇西将军兼任宜都郡太守,一直扼守孙吴的西大门。蜀军大举来攻,孙权慧眼识珠,不用那些沙场老将,偏偏选中陆逊委以重任。就任大都督的陆逊,时年不多不少正四十岁。

陆逊受任之后,最初确定了以夷陵为防御中心,紧紧扼住三峡东端的峡口,令对方难以施展力量的战略方针,并且作了相应的部署。但是,刘备率领步兵战略机动力量沿长江南岸山地推进的行动,却使陆逊那“堵塞瓶颈”式的战略部署落了空。我们从他给吴主孙权军情报告中所说的“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句中,可以看出陆逊的意外之感。不过,陆逊的应变能力极强,他一看对岸的主力敌军已经绕过了他的“马其诺防线”并大步向东深入,立即果断放弃夷陵要塞,一面阻截敌军,一面率主力直奔下游,防止敌军进袭自己的腹心江陵。所以刘备大军刚一渡过北岸,陆逊已经在猇亭恭候他了。